最近有很多朋友都在问关于雷锋的图片这个问题。还有少部分人关心。对此,发行报纸收集了相关的教程,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雷锋
一个全中国都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的精神代代相传,他的事迹众人皆知
他是普通的一个兵,
短暂的一生做过许多好事。
他的一本日记,
令无数读者动容。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雷锋精神,
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永恒”,是习近平总书记
在辽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时
提到的关键词。
习近平赞叹,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在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
《人民画报》以一组珍贵影像
向雷锋同志致敬,
让我们共同重温永恒的雷锋精神。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
湖南望城县一户贫苦农家。
由于生活环境恶劣、战乱不断,
年仅7岁的雷锋
便成了一家六口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饱尝生活艰辛。
苦难的生活磨炼了他的心智,
6年的时间,他完成了小学到初中9年的课程。
▲1956年,望城县荷叶坝完全小学第一班同学毕业纪念(雷锋为一排右五)。
1958年,雷锋响应号召,
他从湖南一路北上
来到鞍山钢铁厂当工人。
在临行前
他将名字改为“雷峰”,
意为“攀登高峰”,
这样可以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1958年11月12日,
18岁的雷锋带着新改的名字
和同伴从湖南长沙千里迢迢奔赴鞍钢。
两天后,去往鞍山的火车在北京转车,
有将近一天的逗留时间。
这是雷锋生平第一次到北京,
在天安门前拍下了这张照片。
▲1958年,雷锋在天安门前留影。
1960年1月8日,雷锋应征入伍。
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
我穿上了军装,
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我一定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我要把我最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
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1960年1月,雷锋光荣入伍。
入伍后,
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做驾驶员
终于实现参军报国的梦想。
在此之前,
雷锋已经把名字里的“峰”字
改成了冲锋的“锋”,
意味着“冲锋在前”。
在参军后第一本日记的首页上,
雷锋贴上了黄继光塑像的照片,
并写下了
“英雄的战士黄继光,
我永远向您学习”的誓言。
▲雷锋同志入伍第一天使用的日记本。
凡做一事,必忠一事。
雷锋个子矮小,
却把吊车开得最好。
他文化程度不高,
却把出名的“油老虎”
改造成节油标兵车。
在刺骨的风雪天里,
雷锋主动要求保养车辆,
手和铁质机件粘在一起,
伸进汽油里针扎一样的疼,
他野外苦战八个多小时,
终于保证了车辆能够随时开动。
▲雷锋冒着严寒,一丝不苟地检修车辆。
▲雷锋向战友传授节油经验。
1960年11月,
雷锋凭借自己的积极上进
实现了从入伍到入党的跨越,
那一天,
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一天。
入党当天的晚上,
他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
向党、向人民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雷锋战友乔安山(右)与雷锋共同学习《毛泽东选集》。
誓言、信仰与生活一道
组成了最真实的雷锋。
从此在他的生活中,
乐于助人与无私奉献,
成了他最大的快乐与追求,
人们都叫他“可敬的傻子”。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生活中,雷锋总是穿着
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衣服和袜子,
他在日记中说,
要把光荣的革命传统,
一针一线地缝上去。
部队发给他的新军装,
他原封不动地上交,
“我们国家处在困难时期,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事事要精打细算。”
▲雷锋在补袜子。
休息时间
他帮战友洗衣服、缝被子,
给孩子当课外辅导员,
为群众做好事,帮老大娘找儿子,
给乡亲们送药膏......
“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于这个年轻的战士而言
能够帮助别人、奉献社会,
就是他的幸福。
▲雷锋帮战友洗衣服。
▲雷锋帮战友李英田缝被子。
雷锋藏着两件心爱的东西:
一条红领巾,一个大队长臂章。
他从家乡到鞍钢,
又从鞍钢到抚顺,
这两件东西,始终带在他身边。
1960年10月,雷锋先后
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
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校外辅导员。
他的工作任务很紧张,
但他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
从报纸上、刊物上搜集革命领袖、
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故事,
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一有工夫就讲给孩子们听。
他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
▲1962年,抚顺市望花区本溪路小学少先队员邹静坤给校外辅导员雷锋佩戴红领巾。
▲雷锋时常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日常训练期间,
他刻苦练就了各项战斗技能。
危急时刻,
雷锋冲锋陷阵参加抗洪抢险,
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
还把平时节省下来的100元钱
捐献给灾区。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当人民有困难的时候,
我绝不能袖手旁观。”
▲雷锋在锻炼身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
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这是雷锋曾在日记里给自己提的三个问题。
在日记里,雷锋还曾这样写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生命有限,精神永恒。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
但他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依旧在耳边回荡。
▲雷锋同志的一页日记。
1963年的今天,
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为因公牺牲战士雷锋的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
这个响亮的名字,像春风一样吹遍祖国大地,
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回忆。
“有人说雷锋傻,
那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崇高。”
习近平总书记说,
“大道至简,最崇高的精神
往往孕育在最平凡的事业当中。”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几十年过去了,
今天,高尚纯洁的雷锋精神依旧激励着着一代代中国人
年年春风里,岁岁吐芳华。
千千万万的新时代“雷锋”,
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
中实现了平凡的伟大。
图片来源 |:中国专题图库
编辑:王伊奕
校对:袁梦
值班审校:黄丽巍